“一沙一世界 – 从鸠摩罗什看见自己”
Reviewer: Neo Hai Bin | 梁海彬
Performance: 29 May 2016
2016年的《鸠摩罗什》是相隔20年后再度重演的舞台剧。
开场前,观众看见舞台下方的沙地(由糙米粒形成沙地),沙地上有纸造人,是两个牵着骆驼的人。于是,观众知道《鸠》的传奇故事必然从这块小小的沙地中衍生。舞台布景呈现绵延的荒漠沙丘景象,演员们在沙丘上行走行动—— 沙的意象贯彻整部戏,我不禁想起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掌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
这首诗其实和佛学观点不谋而合。佛经里有“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之说;《华严经》亦有:“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
以小看大,局部隐含整体—— 这是佛学宇宙观的精髓。
于是,导演以沙的意象,让观众从鸠摩罗什的个人事迹中,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权利斗争,如何影响了个人,甚至是几千年后的佛教影响。
剧本反复强调鸠摩罗什在困难面前的隐忍和坚毅,让他最后译了三百余部佛经,也汉译了《法华经》。但是鸠摩罗什再聪慧,也不能凭一己之力,办成大事。他身边的人为了让他能够成就大业,所做出的牺牲和付出,实不亚于他。沙漠正是由沙粒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让观众由一粒沙(鸠摩罗什),看到了众志成城的精神,正是这部戏的精髓。
该剧本也描述了鸠摩罗什的人性弱点,因而可贵。这个圣僧在母亲面前是忠孝两难的儿子、在爱情和理想之间有着难言的挣扎、在政治权利斗争之中的懦弱、在国君威迫之下竟然选择破佛门戒律…… 每一个都是极富戏剧张力的动人故事。只是,绚丽的灯光设计、精美的舞台布景、华丽的服饰、对鸠摩罗什的歌颂,不断地提醒我们:这是一个千年前的传奇、一位佛门大师的伟大事迹。我们仿佛在沙中窥看一个遥远的世界,却怎么也无法为鸠摩罗什投入更深的情感。所以,我们只能是在“看”戏。
能不能让我们从鸠摩罗什身上看见自己?假如能够从鸠摩罗什的身上,看见我们共通的人性弱点,因而思考自己生命的可能性—— 这会不会是今时今日我们观看《鸠》的意义呢?观赏戏剧,也许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吧:见自己(沙粒/微尘)、见天地(身处的世界)、见众生(了解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KUMURAJIVA by Toy Factory
27 – 29 May 2016
Victoria Theatre
ABOUT THE REVIEWER
梁海彬目前是「九年剧场演员组合计划」的创建及核心组员。他写的文字亦收入在:thethoughtspavilion.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