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不易,喜剧难为“
Reviewer: Liu Chang | 刘畅
Performance: 18 March 2017
这是两部描写女人的古希腊戏剧。
上半场是<Women at Troy> (中译<特洛伊妇女>,415 BC),原著者为古希腊诗人欧里庇得斯(Euripides,484 BC—406 BC)。剧情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另说影射了公元前461年 雅典人在墨罗斯岛的屠杀),特洛伊的男人们被赶尽杀绝,赫克托尔幼子造诛,女人们也终将被雅典军奴役。
下半场是<Women at Thesmophoria>(中译为<特士摩>,411 BC),原著者为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ces, 445 BC —385 BC )。阿里斯托芬讽刺同时代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和阿伽通(Agathon, 447 BC —400 BC),为了打探女人们在地母节(也译作塞斯摩弗洛斯节)上对他不当的言谈,欧里庇得斯派了一个男性亲戚易装混入节日,演出了一场喜剧。
两部戏原本各自独立,但一悲一喜共同上演,对照着看就很有意思。
其一,<Women at Troy>体现了女人的悲悯和尊严。除去开篇海王波塞冬和女神雅典娜的短暂戏份,整部剧集中刻画各种女人的形象。女演员们成功地塑造了特洛伊的妇女们,例如特洛伊王后Hecuba大灾面前的镇定和智慧,其女Cassandra虽疯狂却视死如归,即使是“罪魁祸首”海伦面对千“女”所指也不忘为自己的命运抗争,连歌咏队的女演员们都出色地表现出亡国的悲壮情怀。但与此同时,值得商榷的是,这场表演中男性角色诠释不甚到位。演员的嗓音、手势、力度等表现力稍逊(或者编剧导演想表现希腊军也有恻隐之心,面对妇女不忍下手?)。文艺作品中配角虽不应抢风头,也要有看头,才是一部精致的艺术之作。
<Women at Thesmophoria>幽默又轻盈地表达了女人在两性关系上的抗争。地母节本为祭祀掌管收获和生育的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和其女帕尔塞福涅(Persephone),同时也是已婚妇女的播种宴会。演员们不仅成功地营造了喜剧氛围,也塑造了众多借祭祀时控诉命运、戏谑男权的女人形象。同时该剧中的男性演员表现出色,共同营造了一场热烈的酒神狂欢。
<Women at Troy>和<Women at Thesmophoria>联演共同刻画了女人的不同侧面,使女性集体形象变得立体:既能直面战争承受伤痛,又有和平时以柔克刚的抗争智慧。
其二,两部戏联演多了些后设和互文的趣味,并令人思考悲与喜的关系。
坊间传闻阿里斯托芬对欧里庇得斯相当有看法,并写了此剧<Women at Thesmophoria>讽刺他。先看了欧里庇得斯的 <Women at Troy>,再看讽刺和诠释他的<Women at Thesmophoria>,就不免有趣,像是在看后设小说;另外,喜剧一直地位不如悲剧,它的嘲弄、戏谑、甚至是猥亵(如阳具造型)被认为低级。地母节上的喜剧调侃了刚才上演的悲剧中的人物(如墨涅拉奥斯救海伦),不免令人会心一笑,想起苏格拉底迫使阿伽农和阿里斯托芬承认“真正的悲剧演员在喜剧方面也是真正的艺术家,反之亦然”,演员和观众也应该学会同时欣赏悲与喜。
悲剧不易,喜剧难为。悲剧演得不好难免声嘶力竭,这样就弱化了悲剧本该具有的严肃与完美、豪迈且壮烈的品质;喜剧演得不好就太浮与闹,倘使演者和观者都不理解喜剧要暗讽的对象,以及各种戏仿等手段背后的含意,演员忙活了半天不知所以,而观众又不笑。这一次年轻的演员们能将两部古希腊戏剧诠释如此已经不易,悲喜各有千秋;同时本次演出对古希腊戏剧也是一次很好的普及,特别是对于面具和歌队合唱在悲喜剧中的使用,百闻不如一见。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WOMEN AT TROY AND THESMOPHORIA by Intercultural Theatre Institute
16 – 18 March 2017
Drama Centre Black Box
ABOUT THE REVIEWER
刘畅是一位小说家。写小说的人想要亲近剧场,从剧评人开始,不知是否为一条良好的途径。看戏时难免会比较小说与剧场。此二者将互相提记,互相关照,在时与空的维度上,共同面对历史的阔大和瞬间的短暂,以及人性的清亮、暗沉与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