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e 42 » Lim Wei Bin https://centre42.sg Thu, 16 Dec 2021 10:08:3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2.30 SLEEPING NAKED by In Source Theatre https://centre42.sg/sleeping-naked-by-in-source-theatre-2/ https://centre42.sg/sleeping-naked-by-in-source-theatre-2/#comments Mon, 19 Dec 2016 04:07:45 +0000 http://centre42.sg/?p=6316

自我审视

Reviewer: Lim Wei Bin | 林维彬
Performance: 1 September 2016

《Sleeping Naked》里的男主人公为了追求真理,相信圣人的理念,最后伤害了自己身边的人,最后是一场空。

戏名《Sleeping Naked》意为裸睡。一则指的是女儿得以与父亲裸睡。二则母亲妒忌女儿可以这么做,因为母亲希望那个与父亲裸睡的人是自己。三则是父亲与妓女裸睡的失败。四则是一种赤裸裸、自我审视的状态。

男主人公为了节制情欲,不与妻子同床,选择和女儿一起睡。女儿迷恋父亲直到脱光衣服与父亲同眠,乱了伦理。这对妻子而言是一种讽刺,对父女关系更显得荒谬,因为天下父女之间,哪有光身同床之道理?父亲因为寻找真理,节制情欲,结果间接害了女儿。女儿与母亲也因为能与父亲同睡而闹不和,这是极大的荒谬。女儿欺骗母亲,只为拿钱帮助父亲实现愿望。这样一来,父亲表面上所追求的道德是有代价的,而代价却在他至亲至爱之人身上。他因为不与妻子同睡,伤害了妻子,与女儿同睡,也伤害了女儿,因为女儿虽然很乐意这么做,却在不自觉中把父亲当作情人。另一层伤害则来自母亲与女儿的不和,因为女儿享有了自己与丈夫同睡的权力。男主人公的一举一动,给予的伤害是多层的。到最后一场空时,自己承受的是最大的伤害。伤害无形中蔓延,扩大,延伸。

母亲名为美满,但她的生活与感情,没有一样是美满的,这是一种反讽。母亲还带着悲情唱着《甜蜜蜜》,她的生活其实一点都不甜蜜。最后她为了满足情欲而出轨,攀上了另一个有妇之夫。这对男主人公而言,无疑是最大的背叛、耻辱、欺骗、讽刺,但讽刺的是,这一切的祸根都是男主人公所栽种的。

男主人公最后尝试与甘地一样,与妓女同睡,抗拒诱惑,但始终失败。这时他开始发现这些真理都是假的。之后,妻离子散时,男主人公才明白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真理,眼前的妻儿才是他生命中的真理。他失去妻子以后,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真理到最后只是伤害身边人的工具,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真理。此刻,他自我审视,才发现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但一切都太迟了。

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多少人表面上是一副正人君子,满口仁义道德,但他们也往往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对身边的人造成大害。我们往往都认为周遭的龌龊是因为别人品性不检,是否有想过要自我反省,看看问题是否是因自己而生?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SLEEPING NAKED by In Source Theatre
1 – 3 September 2016
Centre 42 Black Box

ABOUT THE REVIEWER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
https://centre42.sg/sleeping-naked-by-in-source-theatre-2/feed/ 0
MONKEY GOES WEST by Wild Rice https://centre42.sg/monkey-goes-west-by-wild-rice-3/ https://centre42.sg/monkey-goes-west-by-wild-rice-3/#comments Wed, 07 Dec 2016 11:45:47 +0000 http://centre42.sg/?p=6244

“选择就在自己的手里”

Reviewer: Lim Wei Bin | 林维彬
Performance: 22 November 2016

阿唐因为母亲逝世,与舅父舅母同住,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常被舅父舅母之女小红比下去,在家中没有任何归属感,因而选择离家出走,后与悟空、八戒、沙僧展开一段奇幻旅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语境与一则奇幻故事,剧情显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只要通过另一个角度想想,进行反思,便可解决问题,最后雨过天晴。至于如何解决,方法与抉择都在自己手里。这些选择体现通过家庭,命运,解决难题等方式体现。

每个主人公都有自身的问题,悟空无法控制自己的个性,大闹天宫,与“阿唐”结识时,还是不遵守法门,但是他往另一角度想,探讨问题,终归一我佛,这是一种选择。八戒原与高家女结婚,想当高家女婿,后终成了和尚,这是一种选择。沙僧则是卷帘大将,需靠西天取经副职,换另一角度想,他心甘情愿保唐僧西去,这也是一种选择。

师徒四人西去,在这场戏里只遇到两大难,一则红孩儿,二则火焰山。师徒四人无法灭三昧真火,想请求观音菩萨帮忙,但他们知道不该什么事都去请神帮忙,因尝试自己解决,由此可见他们动脑筋,扩大思维,改变思想的过程,选择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到火焰山时,也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取芭蕉扇来灭火。有意无意中做出了许许多多的选择,有些是对的,相对而言有的选择是不恰当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选择将决定未来,好好把握。

最后,阿唐得选择三个徒弟或回到现实,他选择了后者。命运也给了他另一选择,去寻找自己已故的母亲还是回到舅父舅母身边,最后他选择了后者,每一种选择都有他可行之处,但促使这些选择的是自己心里面真正的想法。选择也分为理性或感性,对于阿唐而言,选择去看自己的母亲是感性的,回到舅父身边则是理性的,因为他认为若不回家,舅父他们会担心,也认清母亲已故的事实。

多少人在做出选择时都可以随心所欲?跟着自己的心?还是倚赖一份理性去约束自己的感性?这是我在这部戏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MONKEY GOES WEST by Wild Rice
18 Nov – 17 Dec 2016
SOTA Studio Theatre

ABOUT THE REVIEWER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
https://centre42.sg/monkey-goes-west-by-wild-rice-3/feed/ 0
DAY I MET THE PRINCE by The Theatre Practice https://centre42.sg/day-i-met-the-prince-by-the-theatre-practice/ https://centre42.sg/day-i-met-the-prince-by-the-theatre-practice/#comments Wed, 07 Dec 2016 11:33:28 +0000 http://centre42.sg/?p=6235

“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创作出自己的’天’上人间”

Reviewer: Lim Wei Bin | 林维彬
Performance: 21 July 2016

多少人在成人的世界里,得以实现童年的梦想?

童年的梦想是甜蜜的,还是压抑在心里,等待午夜梦回?

童年的“创意”或“荒谬之作”,又是何时被家长、老师或外界环境打压?

这棵创意的种子,在你们心里面驻扎,茁壮地成长,还是胎死腹中?

《我要上天的那一晚》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去思考以上的几个问题,也是我从这部戏里带走的疑问。大家是忠于自己,朝着自己的方向奋斗,还是被外来的环境给潜移默化?我自己也被戏里面的几句话给牵动,如:“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圈圈,随你怎么看”、“我要走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身心爱之物”、“河流没有鱼虾多么寂寞”、“你自己去打水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以及“每个人都有星星

只有你的星星和别人不一样”,这些对白至今仍萦绕在我耳边。

“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圈圈,随你怎么看”是一句很有个性的话、也是一句富有创意的话,任你自圆其说。这句插曲其实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似乎在说明“一加一不等于二”的思考与看待方式。这句话说明的是,凡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符合自己的答案,不代表错。父母不认同孩子的天分与创意不代表孩子是错的,这句话体现的是,每当我们接触一样东西,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或观察,我们方可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或从另一角度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一开始演员教每一个人如何折一朵玫瑰花, 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因为这种做法在剧场里非常新颖,让我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善用这朵花。结果发现这朵花其实有两大作用,一、为之后小王子寻找玫瑰的故事而做铺垫,二、让大家折花,理解每一朵花都长得不一样,从中意会到,每个人折到的,看到的都是玫瑰,但是折出来的,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

当女孩说“我要走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因为周边的环境,没有人理解她,小王子为了保护花儿到处大费周章,这些部分都体现了他们忠于自我,努力奋斗与执着,不与外界的眼光妥协。这是孩子们应该有的个性与忠贞的表现,不要认为别人不认同便是不对的,相反应该活出自我。

“河流没有鱼虾多么寂寞”,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才华,或伴侣,该是多么的寂寞。女孩没有了画以及小王子没有了玫瑰花,他们便像无鱼虾的河流般过活,生不如死,逐渐心爱之物在他们二人心中的重要性。这个情节,告诉了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做别人或父母希望我们做的事,或成为的人。我们应该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或理想,否则人生被别人安排或摆布,对自己而言是不开心的。

小王子与女孩二合为一,化身一起飞时,小王子让公众想象他人不在。

重点是“想象”二字,当小王子告诉大家看戏是需要想象的,这段让我觉得我们做事情总是太绝对,应注入更多的创意与想象,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真实,并不是事实,真实的事物并无完美,若能注入一些想象,结果会大有不同。“想象”这两个字是在我们当今这个标准答案的社会里缺乏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想象和创意,否则我们的生活便会像一台被指挥的机器,缺少个性。

有个年轻人发明了长期解渴丸,老人家却每天辛苦地到井里提水,还说“你自己去打水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不仅仅是忠于自己想要做的事,试图鼓励别人跟着做,还让别人了解到用自己的辛劳换回来的,才是最可贵的。老人家也于此鼓励他人坚持自我,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便不该受他人影响。

小王子感到惊讶发现其实玫瑰很普遍,狐狸让小王子知道玫瑰花每一朵都不同,同时它们也不需要别人保护,玫瑰花有刺可以保护自己。如以玫瑰花作为人的隐喻?玫瑰花上的刺为人的才华?这里说明了两个情况:一、花和人一样,每个人都不同,长得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作用,必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需发挥与坚持自我,不该被别人牵着或左右。

回到现实,进行反思。这部戏在小剧场上演有什么作用呢?在这个新加坡的大语境又产生了什么样的荷尔蒙?试着回想,在我们周遭或自身的生长环境底下,我们的父母、朋友是否鼓励我们去追求梦想?赞扬我们的才华?每天是否听到这些话,如:艺术和音乐在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用功努力读书比较重要?多少梦想因为这一纸文凭和所谓的“前途”而妥协?我们每天都在追逐着一纸文凭,步伐频密,到底是为谁而忙碌?是我们要追求的吗?

这部戏选择在小剧场上演是否在告诉儿童们去追求创意、才华、相信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部戏是不是也从中告诉家长们,让他们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抹杀他们的天真、创意、作品,甚至是爱好与专长呢?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DAY I MET THE PRINCE by The Theatre Practice
21 – 31 July 2016
Practice Space

ABOUT THE REVIEWER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
https://centre42.sg/day-i-met-the-prince-by-the-theatre-practice/feed/ 0
TO BE CONTINUED by Full Show Lane Studio https://centre42.sg/to-be-continued-by-full-show-lane-studio-2/ https://centre42.sg/to-be-continued-by-full-show-lane-studio-2/#comments Wed, 05 Oct 2016 07:25:24 +0000 http://centre42.sg/?p=5929

“满足”

Reviewer: Lim Wei Bin | 林维彬
Performance: 4 August 2016

死神说:“你明天就要死了,在你死之前你要决定带走一样东西,如果找不到这样东西的话,你就要重复的过这一天。”

女主人公茉莉在整部剧里都在寻找这一样东西,翻山越岭,去体会种种不同的经验并尝试突破,最后才发现快乐与亲情才是心中真正的满足,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忽略的。

茉莉前后寻找了“同事Merryn”、“研究生”、“玲子”、“教练”与“小倩”。大家都有自己的执着,都有自己放不下的事。“同事Merryn”放不下升迁与名利。“研究生”一直读书,放不下书本。“玲子”放不下购物。“教练”放不下健康和跑步机,之后还死在跑步机下。“小倩”想跳楼因放不下龙哥,和自己整容失败,却不敢跳,放不下自己的生命。可见大家都有自己放不下的东西。每个人的人生仿佛一样,都拼了命去追求奢侈或甚至不属于自我的东西,心灵上何曾有过一点满足?试着想想我们的一生是否拥有过真正的快乐,还是盲目地追寻,最后不得要领?

茉莉跟平常人一样做平常的事,规规矩矩地活了18年, 决定突破追求当时的红星“山水”,结果有女生带刀,山水却让茉莉去挡那一刀,重演25次,下场雷同,这其实显示了,命中无时莫强求的道理,不论一个人再怎么突破或执着,只要这样东西不属于你,终究得不到,试再多次下场也一样,给予我们的警示便是满足于现状与命运的安排,知足便可。

接着,茉莉想找适合的人结婚,舞台播出一曲《小白船》,《小白船》歌曲的寓意是一种探求的愿望,这也是人心中最单纯的渴望,是一种本该对于人生的憧憬。人生不就是在寻找简简单单的幸福吗?

最后一场进行了一段大颠覆,茉莉过回正常生活,不过这次大胆放纵,随心所欲,她不但打领导Merryn,甚至放弃升迁与工作,还把工作让给同学强子,之后还给教练一份关于“健康”的事情做,便是到屋顶拯救小倩。她自己则回家陪家人,了了心事,完成心中的遗憾,怜惜眼前人。之前走不了,因为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太多牵挂包袱,但是在这最后的大颠覆中,她体现了我们人类应追求自我,把想做的事情都尽全力放胆去做,最重要是心中的满足。

生长在一个繁华的都市里,我们每天追求名牌,买奢侈品,这种行为真的会让我们得到快乐吗?这一切是陷阱或无底洞吗?我们可曾停下脚步,体会周遭,理解什么是简简单单的幸福?我们在忙碌中,时常忽略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可曾多花时间慰问并关怀?这是我从这部剧里带走的感悟。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TO BE CONTINUED by Full Show Lane Studio
4 – 8 August 2016
Practice Space

ABOUT THE REVIEWER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
https://centre42.sg/to-be-continued-by-full-show-lane-studio-2/feed/ 0
ROMEO AND JULIET by The Singapore Repertory Theatre https://centre42.sg/romeo-and-juliet-by-the-singapore-repertory-theatre/ https://centre42.sg/romeo-and-juliet-by-the-singapore-repertory-theatre/#comments Wed, 05 Oct 2016 07:15:22 +0000 http://centre42.sg/?p=5914

“一代辉煌的结束”

Reviewer: Lim Wei Bin | 林维彬
Performance: 30 April 2016

福康宁公园上演了新加坡专业剧团在“公园中的莎士比亚”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压卷之作也撞上了莎士比亚400年的祭日,可谓有留念之意参杂其中,意味深长。

舞台设计犹新,以一本开放式的书本为主,演员于上面演出,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璀璨。这开放式的舞台,不但呈现新意,设计新颖,同时也给了观众开放式的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十六世纪的作品,但在这21世纪的新加坡上演的用意是什么?主角二人都是西方人,而在这场演出中却以本地人来演,又是为什么?新加坡不缺乏剧场,戏院,空地,为何又选择了福康宁公园?看完整部戏后,这种种因素都带给我许多疑问。

先看看大环境,福康宁公园在新加坡的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它曾是个马来王朝的禁山,安葬着第五位新加坡拉王朝国王——伊斯干达沙的坟墓,他有一段悲剧爱情,疑王妃不贞,杀之,后亡国。它也有升旗山之称,是殖民地带来的文明开化与贸易沟通。它还是个作战堡垒。从这几段简历而言,剧团选择了在这个重要基地上演最后一场“公园中的莎士比亚”系列是否意味着一个系列的“经典死亡”,让它在这个地点“结束生命”?与此同时,也用这个历史性的地点来祭一代文豪的圣灵?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似乎与伊斯干达的经历相近,是一种再现还是恶性循环?一般上,戏剧都在室内歌剧院上演,这部却在星空下演出,除了体现其浪漫,也给了观众一种真实感,仿佛跨越时空,身历其境。

至于本地演员和语境的选择,让人深思,本地的文化与16世纪的文化真能够成对比吗?演员们真的能够演出莎士比亚的味道吗?致生致死可歌可泣的爱情,虽说是戏剧式地出自一代文豪之笔,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致死不渝的爱情吗?多少人又愿意为爱人殉情?在一个经济发达,却又人情冷漠的社会里,真挚的爱情真的是无所不在吗?本地演员在演这部戏时,他们真的意会得到上世纪那股浓烈的荷尔蒙吗?无论如何,我相信此番演出的目的便是提醒观众,珍惜当下,怜惜眼前人。人们因为过于着重自我,往往忽略身边的人。由新加坡人自个扮演经典角色给了观众一种真实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内容虽是外来的,但演员毕竟是本国人。看戏时便减少了“异族障碍”的刻板印象。

“公园中的莎士比亚”系列的最后一部选择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我认为与死亡的结局有关,这个系列非常受欢迎,部部都是深入民心的经典,可意味着一代辉煌的结束。演员的隆重谢幕,观众的掌声热烈,展现不舍,令笔者感动。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ROMEO AND JULIET by The Singapore Repertory Theatre
27 April – 22 May 2016
Fort Canning Park

ABOUT THE REVIEWER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
https://centre42.sg/romeo-and-juliet-by-the-singapore-repertory-theatre/feed/ 0
RED DEMON by Nine Years Theatre https://centre42.sg/red-demon-by-nine-years-theatre-2/ https://centre42.sg/red-demon-by-nine-years-theatre-2/#comments Tue, 19 Apr 2016 05:39:18 +0000 http://centre42.sg/?p=4642

“‘赤鬼’是人还是鬼?”

Reviewer: Lim Wei Bin | 林维彬
Performance: 12 March 2016

《赤鬼》故事奠基于日本民间的乡野传说“赤鬼”,是一部翻译之作。

观看《赤鬼》这部戏,令人深思。人往往在对待外来的人或事物,都事先有了某种刻板印象,带着有色眼光来看这些所谓的“异类”。故事中,从赤鬼还没正式登场,就已有赤鬼“吃人”的传言,危言耸听,使村民害怕。这部戏主要通过了三个步骤来传达如何处理赤鬼,分别从思想观念上,怎么判赤鬼死刑,直到村民想尽千方百计消灭他,最后毁灭他。从这个故事的整体面貌而言,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到底真正的鬼是赤鬼还是人们心中的鬼?

华人的思想观念中,把任何产生敌意的对象妖魔化。人们时常把这些异类加上绰号如洋鬼子、日本鬼子、吝啬鬼、酒鬼等,每个名词都带有歧视和贬义。任何一个场合,村民们都深信赤鬼是来加害他们的。有一幕,村民的宝宝被赤鬼掳了去,他们对赤鬼如何处理宝宝的问题进行了妖魔式的想像。即使抱回孩子后,仍然对赤鬼带有敌意。这说明人一旦将外来对象妖魔化,思想便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整部戏里,从赤鬼的出现一直到他的死,整村人都对他进行各种压迫。吃醋男因为赤鬼和女人的友好,生发醋意,想尽办法压迫他,甚至利用并挑拨长老与村民的力量,一同将赤鬼搞垮。长老与村民因为对他的不了解,认为此人对他们有害,哪怕女人处处维护与辩解,始终无法改变大家所树立的刻板印象。任何场景,只要人一遇到外来而又不喜欢的异类,便会对他们进行各种压迫,把所有的罪名都叠在他们身上。这里村民目的明显,使出浑身解数将赤鬼逼走。

最后,他们还用尽所有法子来将他毁灭。当女人为赤鬼作证说话,长老下令将女人和赤鬼一起杀。吃醋男因为爱这女人的关系,用计带他们四人逃跑,本以为这样能让赤鬼逃生,但最后因为船上缺乏粮食,为了生存吃醋男将赤鬼给杀了,喂饱大家,使大家存活,这不但完成了他毁灭赤鬼的心愿,也印证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意思。

由此可见,人才是真正的鬼。疑心生暗鬼。赤鬼反映的并不是真正的鬼,哪怕对方是善良的,只要刻板印象已定,便心生暗鬼,将对方排斥消灭。于此,赤鬼是人们心中那赤裸裸的鬼。

Do you have an opinion or comment about this post? Email us at info@centre42.sg.

ABOUT THE PRODUCTION

RED DEMON by Nine Years Theatre
3 – 13 March 2016

Drama Centre Black Box

ABOUT THE REVIEWER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
https://centre42.sg/red-demon-by-nine-years-theatre-2/feed/ 0
NATIONAL LANGUAGE CLASS by Spell #7 https://centre42.sg/national-language-class-by-spell-7-2/ https://centre42.sg/national-language-class-by-spell-7-2/#comments Thu, 11 Feb 2016 05:53:11 +0000 http://centre42.sg/?p=4491

一言两语

Reviewer: Lim Wei Bin | 林维彬
Performance: 23 January 2016

这部戏是因一幅画于1959年间的画而得到启发,剧情分成三个环节,均于1959年间(日期乃黑板上所注)上的三堂课。原本只是来看戏的我,也成了戏里的学生,当真在上一堂马来语课。一开始演员与观众互动教我们马来语。后来,这几幕戏反复学习同样几句。

戏里的老师和学生也在争论一幅画,后者强调画里的浪漫气息,前者却认为那幅画根本不理解他们的语境,听不到他们说的话。1959年,课室内发生这样的紧张与对持使我联想到当时的华人是否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语言的选择方面得到自由,不应被马来亚束缚,而老师那份“现实”的语气清楚地让学生知道只要身在马来亚,便需学马来语,以融入社会。

直到第三场,蒙太奇的戏份登场。师生二人犹如唱大戏般兜圆圈,同一时间用不同的语言叙述同样的故事,老师以马来语叙述,学生则运用华语。这场蒙太奇式的体现,把演出提升到最高点。

当两种语言同时混合出现时,这导致了一种模糊,一种选择。观众是倾听马来语还是华语的部分?最直接的说法是马来观众会听马来语,而华人族群则听华语,简言为各自理解或觉得“舒服”的语言。这不禁让人深思,能运用两种语言的华人会选择听哪一种语言?马来语或华语?

这种选择表面是语言上的选择,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身份认同,课上所学的两句马来语,分别译成华语则是“你叫什么名字?”与“你住在哪里?”这在1959年,还属于马来亚时,本岛上的华人需要学习马来语,在这种语境下,到底自己是什么身份?当时的华人也陷入窘境,可见自我和他者与国籍概念在1959年之产生。这“你住在哪里?”的问题是否也挑战了华族寄人篱下的难处,别有选择,住在别人的地盘,为谋盛,得庇护,就得学习自己并不喜欢的语言吗?他们会浪漫式地回答自己来自中国,还是以现实做考量,述说自己来自马来亚?

我立标题为“一言两语”有一语三关之意。一来、戏里的对白与教课的内容不多,而且简单,来去都只有同样几句话。二来则是因为课上的内容主题相似,却运用了两种语言来表达。最后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可见当时的华人能展示两种不同语言的能力。

 

ABOUT THE PRODUCTION

NATIONAL LANGUAGE CLASS by Spell #7
21 – 24 January 2016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City Hall Chamber

ABOUT THE REVIEWER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
https://centre42.sg/national-language-class-by-spell-7-2/feed/ 0
Lim Wei Bin | 林维彬 https://centre42.sg/lim-wei-bin-%e6%9e%97%e7%bb%b4%e5%bd%ac/ https://centre42.sg/lim-wei-bin-%e6%9e%97%e7%bb%b4%e5%bd%ac/#comments Mon, 21 Dec 2015 09:18:57 +0000 http://centre42.sg/?p=4267

Lim Wei Bin is one of the 14 Citizen Reviewers selected from the 2016 Open Call application.

Lim Wei Bin has a strong passion for literary writings and stage drama performances. He picked up honours in the Singapore Tertiary Literature Award 2012 and 2013. He also gained further recognition in other competitions, such as the Teochew festival 2014 and 3-lined poem writing 2013. He was also invited to give talks to literary participants and undergraduates at NUS utown in 2013 to share his literary inspiration. Wei Bin is enthused by words and strives to capture everything with his pen. He hopes to touch the hearts of others with his creative expressions.

林维彬对于写作与舞台剧这两方面一直怀抱着浓厚的热忱。他在新加坡大专文学奖,两度夺下最佳新秀奖。他也在其他比赛中获得肯定如三行情诗以及潮州节征文比赛等等。“大专”的主办执委还邀请他到国大进行一次演讲,与参赛者们分享创作心得与灵感以及写作旅程。他深信笔补造化,万物皆在自己笔下,更希望自己能用文字感动大家。

https://limweibin.wordpress.com/

REVIEWS BY WEI BIN

“选择就在自己的手里”
MONKEY GOES WEST by Wild Rice
Reviewed on 22 November 2016

“自我审视”
SLEEPING NAKED by In Source Theatre
Reviewed on 1 September 2016

“满足”
TO BE CONTINUED by Full Show Lane Studio
Reviewed on 4 August 2016

“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创作出自己的’天’上人间”
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创作出自己的’天’上人间
Reviewed on 21 July 2016

“一代辉煌的结束”
ROMEO AND JULIET by The Singapore Repertory Theatre
Reviewed on 30 April 2016

“‘改变’无所不在”
DRUNKEN PRAWN by Young People’s Performing Arts Ensemble
Reviewed on 22 April 2016

“‘赤鬼’是人还是鬼?”
RED DEMON by Nine Years Theatre
Reviewed on 12 March 2016

“一言两语”
NATIONAL LANGUAGE CLASS by Spell #7
Reviewed on 23 January 2016

 

]]>
https://centre42.sg/lim-wei-bin-%e6%9e%97%e7%bb%b4%e5%bd%ac/feed/ 0